長久以來,我們對日本的認知,是局限於幾個大城市和附近的景點,至於其他鄉村小鎮,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直至 2015 年一個偶然機會,我們選擇在東京的數天假期中,前往伊豆縣的修善寺溫泉。不消半天光景,就愛上了日本的傳統溫泉小鎮。
修善寺離開東京新宿巴士總站約兩小時車程,在十月中旬楓葉開始轉黃時,遊客仍是疏落。長途巴士站旁的大街在中午顯得頗為靜寂,甚至帶點兒簫條。
之前對伊豆地區的印象是來自川端康城的小說 《伊豆舞孃》,和山口百惠七零年代主演的改編電影。雖然修善寺並非在小說所描述的天城山,但它的河澗和數條簡單優雅的木橋,卻是有點似曾相識感覺,是安詳無憂的。
況且它們的名字確實吸引,有渡月橋和虎溪橋,還有不少桂樹在側的桂僑,和鬆上紅漆的楓僑,可以想像深秋時分在僑側的楓林紅葉是如斯美艷。
而最令我們感興趣的是修善寺那過千年的悠久歷史。從巴士站沿著大街步行不到十分鐘,就可踏足在九世紀初由佛教弘法大師訂基的修禪寺,和旁邊的日枝神社 ( Hie Jinjya Shrine ) 。前者是十三至十四世紀時的大將軍源氏家族參拜之寺廟,後者的庭園則種值了數棵高聳入雲的橡樹及一棵底部樹幹連結一起,成雙成對的「夫妻杉樹」,寧靜中可感受到一股歷史氣勢。
我們是以在巴士站免費派發、由修善寺溫泉旅館合作社 ( www.shuzenji.info ) 編製的旅遊單張作為參考,用了近一個半小時,遊覽了修善寺河澗沿岸的寺廟、木橋、浸足溫泉、竹林小徑和赤蛙公園等主要景點,最後還經過幾所無人光顧的氣槍射擊遊戲攤位,和在河邊的溫泉旅館。
其實如果時間許可,從修善寺向背後的山坡步行約半小時,就可到達滿是梅樹的梅林。而修善寺最大的楓樹林,則在兩公里外,在深秋時分肯定會擠滿著觀賞紅葉的旅客群。
我們還是選擇早一點回到下榻的傳統溫泉旅館,悠閒地享受溫泉,和一頓豐盛的和式晚餐。
作為一個溫泉小鎭,修善寺有差不多廿所溫泉旅館,大部分都是傳統形式,規模不大。秋冬旺季時一房難求,最好能夠二至三個月前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