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爾

基多 (Quito) 和 昆卡 (Cuenca)

感覺上,在我們遊訪過的大教堂中,含金量最高的不是在梵蒂崗或維也納,而是在西班牙的西維爾(Seville)。它那有近三層樓宇高度、雕塑了廿多個耶穌基督生平事跡的大型金箔浮雕祭壇,至今仍歷歷在目。

能夠與西維爾大教堂平起平坐的,可能是在厄瓜多爾首府基多那同樣金輝閃耀的耶穌會大教堂,是一個除了大理石地板外,整間教堂差不多全被金箔浮雕覆蓋著的偌大莊嚴崇拜空間。

目睹如斯精緻的金箔雕塑工藝,我慶幸的是從南美洲透過殖民統治而得到的黃金,至少仍有這小部分可以留在南美,而非經海路運回西班牙,或喪失於十七世紀的英倫海盜手上。

而當地的文青導遊亦告訴我們,那群數以千計、長年累月地替一個外來宗教信仰勤懇工作的南美土著工匠,他們的命運總比變成西班牙人的奴隸好得多。

我們首次踏足南美洲是在2000年,印象最深刻是秘魯馬丘比丘(Machu Picchu)的天空之城,和前身是印加皇朝首府的庫斯科(Cusco),後者有我們心目中最為精緻的歐陸式廣場。

十七年後,我們來到可能是整個南美改變得最少的殖民古城基多,就是希望看看她和庫斯科有何分別,而答案就是耶穌會大教堂,和在獨立廣場周邊的一眾建築宏偉的天主教地標。

其實整個在基多市中心的舊城區,包括被完善保存的獨立廣場,都反映出十六、十七世紀南美農作業、製造業和採礦業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亦是基多與波蘭中世紀古城克拉科夫(Kraków)於1978年,一起成為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認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的原因。

廣場以外,舊城區大都是與衣食住行有關的商店餐廳和市集,亦有學校和修道院,日間人來人往充滿城市活力。但導遊告訴我們某些遊客景點如市內El Panecillo山上的大型金屬聖母像,必須乘的士而非步行前往,因為途中有不小搶掠黑㸃,反映出作為全南美洲國民收入首三位的厄瓜多爾,背後貧富差距之大。

其實現時在厄瓜多爾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並非基多,而是是處於南部高原,海拔二千五百公尺的昆卡,亦是最多美國籍退休人士移居之處。市內那建於十六、十七世紀的舊城區保存得比基多還要完整,其中在教堂側的小廣場,更有被 《國家地理》雜誌推舉為全南美洲最漂亮可人的鮮花巿集,所以說她是最歐陸化的城市亦是當之無愧。

從歴史角度,印加帝國傳說中的黃金城市 (El Dorado),有可能就是昆卡。這是印加皇朝於十四世紀將昆卡建設成像第二個庫斯科的大型城鎮後,基於西班牙「征服軍」(conquistadors) 在十五世紀中步步進迫,印加皇朝遂自行將昆卡摧毀,從而轉移戰線,黃金城市遂成為歴史傳説。

而西班牙征服了印加帝國後,亦於十六和十七世紀將昆卡建設成一個美輪美奐的城鎮。整個舊城區以廣場的大教堂和市政廳為中心,週圍的街道滿是巴洛克風格的大型建築,外圍的街道則是精緻的殖民年代民房,配上穿越市中心的小河流,整個昆卡舊城在規模上比基多較少,卻是遠為漂亮和悠閒,絕對是可以和秘魯的庫斯科看齊的西班牙殖民風味城鎮。

到厄瓜多爾而不在昆卡流連數天看看它的教堂建築,絕對是可惜的。況且它有著我們在南美最為喜歡的三間酒店之一的 Victoria Hotel,在房間和餐廳皆可透過落地玻璃看到小河流水和花園後的教堂,滿是像身處於西班牙的城鎮一般的歐陸風情。

【溫馨提示】

離開昆卡約一小時多,處於海拔四千多公尺高的 El Cajas 國家公園,是大自然巧妙地結合起高山、河流、湖泊和樹林的風景交響樂,是有不少奇珍花草和雀鳥出沒的地方,有點兒像武俠小說或魔戒三部曲的境界,絕對值得到此一遊。倒是如旅程行經此處,緊記隨身帶著足夠䁔和衣物,蓋因山區霧氣茫茫,吹起風時寒冷逼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