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 (下篇)

貝爾法斯特(Belfast)和都柏林( Dublin)

來到愛爾蘭是避不開接觸她沉重的歷史,旅遊巴士導遊給我們說了以下的諷刺片段:「數百年前一名英格蘭將領向上司描述當時只有窮鄕僻壤的愛爾蘭西北部,精簡地說 :『這裡沒有樹木可以吊死當地人,沒有水源足夠淹死當地人,也沒有任何泥土用來埋葬當地人;我們還是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吧!』上司聽後決定班師回朝,愛爾蘭就享受了百多年與英格蘭的和平。」

實情是1846至1849年間,愛爾蘭出現導致馬鈴薯嚴重失收的病毒,引發大饑荒和超過一百萬人喪生的悲劇,死難者絕大部分是住在愛爾蘭西部的貧窮天主教農民和小孩。究竟是大英帝國作為主權國在拯救災民政策上的嚴重失誤,還是英格蘭當權者有意藉著饑荒災難,變相種族屠殺愛爾蘭的天主教徒,現代歷史仍未有定論。

可以肯定的是愛爾蘭大饑荒是英國十九世紀唯利是圖的殖民統治經濟政策下的一大歷史污點。

世事難料。大饑荒同時亦導致超過一百萬愛爾蘭人於十九世紀中葉移民美國,至二十世紀初成為美國政壇和軍事及紀律部隊的重要勢力。而愛爾蘭(除了部分北部地區)亦於1922年正式脫離英國統治。

隨著源自愛爾蘭天主教背境的甘乃迪家族在六零年代美國政壇冒起,及大英帝國於同期全面式微,英格蘭逐步成為美國的外交跟班,在處理北愛爾蘭事務上亦變相已喪失主動權。近期英國的脫歐安排與北愛的差異亦可見一斑。

所以說,代表英國的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是充滿矛盾的。這裡有著倫敦以外最宏偉的國會市政廳、法院和銀行商業中心,顯示了北愛爾蘭在十九世紀後期,藉著紡織業和造船業所創造的巨額財富。近年還有高水準的新派歐陸餐廳,食材精緻加上細心調味,價錢卻是較巴黎米蘭等歐陸大都會便宜得多。

然而,在貝爾法斯特亦會記起延續近百年、北愛政治團體爭取獨立的恐怖主義暴力抗爭。可幸是在九零年代美國克林頓政府主導下,和解協議已簽訂十多年,現時可見到的是個別區域街頭牆壁上畫上的政治塗鴉。而曾經以連串炸彈事故出名的Europa酒店在我的攝影鏡頭下,亦變成俊男美女雨中散步的背景映象。

同樣是見證歷史,2012年開幕的鐵達尼博覽館(Belfast Titanic)是貝爾發斯特近年的旅遊亮點。博覽館在曾經建造鐵達尼郵輪的船廠舊址興建,透過視聽虛擬設計和實物裝置,展現鐵達尼郵輪的建造過程、設施和相關資料。整座展館的建築外觀看似一個偌大船隻前端,全用銀色金屬板覆蓋著,而高度則與鐵達尼號郵輪船頭同一樣,可謂用盡心思。

對比起貝爾法斯特那英倫文化的高效率和實事求事態度,都栢林作為愛爾蘭的首府則處處呈現藝術家那份漫不經心風格。也難怪在市中心附近竟然找到偌大的健力士啤酒廠,以及無處不在的街頭酒吧。

近年因應來這兒參予婚前告別單身派對的年青遊人愈來愈多,都栢林旺區的酒吧氣氛和音樂表演變得頗為商業化。可幸在盛夏的一個下雨天,我們在一間傳統百貨商場內的餐廳午膳,無意間碰上老派民謠歌手在商場一角,沙啞落寞地唱出一首Danny Boy

【溫馨提示】

儘管可能風大有雨,約兩小時的都柏林市內觀光巴士旅程是絕對值得參加的。記憶中巴士途經聖三一大學、聖栢德列教堂和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筆下的都柏林街頭等著名景點,可隨時下車入內參觀。

我們那次的觀光巴士司機亦是導遊,論述水平屬專業棟篤笑程度,絶對是雙料娛樂!這就是愛爾蘭可愛之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