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往土耳其的旅行團在辛勞指數是爆星級別,多景點之餘亦需長途跋涉穿州過省。可幸是路上的長途巴士驛站一般都頗具規模,部分除了提供味道不錯的午餐外,還有小童嬉戲樂園,以方便成人輕鬆地購買紀念品和當地手信。我們亦曾經在一其貌不揚的驛站商店見到歐洲名牌的工廠剩餘衣飾貨品,價錢超值而且絕對原裝正版!
近年旅行團多用了內地航空交通以減低長途巴士行程,不錯是令到行程較為舒適,但我還是覺得土耳其的中途驛站有其獨特的休閒功能。
說到旅遊景點,土耳其東南部的景點棉花堡(Palmukkale)自六零年代已是推廣土耳其旅遊的招牌影像,無數雜誌和旅遊日曆都可以見到長髮兼長裙的模特兒在棉花白色梯田中漫步。近年由於附近的溫泉酒店和民居用水過多,在乾旱季節能否見到碧藍水梯田需視乎運氣。亦有聼聞為了環保關注,遊客已再不可以像早期般踏足梯田內拍照。無論如何,棉花堡這個白色水梯田是頗為獨一無二,還是早點到訪為佳。
而在中部區域加栢都西亞(Cappadocia)的奇石區岩洞內,有最令我們感動的小型基督教堂和居所,是自一世紀開始,基督徒為逃避古羅馬政權壓迫,及後來因為伊斯蘭統治者打壓而祕密掘建的居住和參拜地方,近三千個岩洞內的石壁大都保留著已褪色或被破壞的基督教壁畫。近年透過歐盟和聯合國資助,部分小教堂的壁畫得以還原,讓觀者感受那面對極其艱苦情況下仍默默堅持的宗教情操。
至於在土耳其東部沿岸的以弗所古城和巴格達古城,皆代表著古羅馬極具規模的城鎮設施,包括依山而建的露天大劇場、議政廳和廟宇,還有廣濶的市集,以及在以弗所古城那漂亮絕倫的圖書館,突顯了土耳其地域在古羅馬帝國以至日後的東羅馬拜尖庭帝國是如何重要。
而伊斯坦堡就正是拜尖庭帝國和土其耳奧圖曼帝國的皇冠寶藏。自羅馬帝國伊斯坦大帝於四世紀遷都至此,這城市就一直扮演著政治宗教權力中心角色,在歷史上跟巴黎和維也納同樣顯赫。市內的聖蘇菲亞大教堂和伊斯蘭藍廟舉世聞名,而奧圖曼皇室興建的杜栢奇皇宮和杜馬伯爵皇宮亦絶對不容錯過,尤其是前者那給予小王子公主睡醒便可看見頭頂掛著鑽石的嬰兒床,真的是含著鑽石出生!
除了有點兒褪色的古舊宏偉建築和數個歷史悠久而且大得驚人的市集外,伊斯坦堡迷人之處還有市內分隔著歐洲與亞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 Strait),和在海邊的海鮮餐廳和夜店。在週末下午時分,我們選擇乘搭與當地居民一起的海上觀光船,看著當地乘客七彩繽紛的民族服飾對比著歐美時尚打扮,深深感受到這非典型的伊斯蘭東西文化揉合。
距離伊斯坦堡舊城區不遠的貝伊奧盧(Beyoglu)區域是最能展示土耳其過去近千年的歐陸文化傳承,絕對值得一遊。
直至二十世紀初期,貝伊奧盧是土耳其境內最歐陸化的城市區域,數條主要廣濶街道兩旁滿是後古典風格的建築,有銀行街亦有文娛區和擠滿花店的窄巷(flower passage)。現時除了藝術博物館和劇場外,亦有眾多經活化後的大型酒店、商場和餐廳,以及可能是在全球的伊斯蘭國度內,有最多的酒吧、夜總會和跳舞場所的地方;是來自前蘇聯中南部地區的經商人士最為樂而忘返的享樂城市。
由於伊斯坦堡有愈來愈多來自農村地區的貧民在此謀生,個別地區治安情況不太理想。如果打算夜間遊訪貝伊奧盧及其夜店,最好還是跟一大夥兒前往。